基层治理高频问题这样解——江汉区社区沙龙高频问题最优解案例⑥
为深入实施家门口党建“扎根工程”,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,区委组织部面向全区社区发出征集令,广泛征集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,建立社区治理“高频问题库”,不断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。近期,江汉区第三期“社区治理高频问题最优解”社区沙龙在满春街道长堤社区召开,围绕“如何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改造老旧危房”“如何引导外来人口融入社区治理”两个基层治理难题,社区书记们充分展开讨论,寻求解题之道。现对“如何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改造老旧危房”进行最优解展示。
如何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改造老旧危房?
一、存在问题
一是房屋权属界定不清晰。大部分危房产权复杂,没有全面摸清权属、明确责任,导致危房改造无从入手。
二是主体意识发挥不到位。大部分危房存在产权人和产权人之间、居住人和产权人之间等多重纠纷,各个主体之间相互推诿、不愿承担维修责任,如果不充分发挥主体意识,则很难有效整合资金、实施整改。
三是各类资源整合不充分。由于危房改造工程复杂,如果没有很好地搭建资源整合平台,则无法降低改造成本,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改造难度、影响改造效率。
二、解决措施
一是强化宣传,树立“主动改”理念。强化“做自己安全第一责任人”思想,依托“邻里夜话”“小区治理月月谈”“党员说事社区半月谈”等议事平台,充分发挥“一长三员”作用,利用小喇叭、宣传条幅、电子显示屏、上门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,大力宣传房屋安全隐患常识及有关政策要求和法律法规,采取上门约谈、下发整改告知书等形式讲清责任,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引导,营造“我的房屋我来改”的良好氛围,让居民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房屋安全管理工作。
二是整合资源,搭建“齐参与”平台。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,坚持“不漏户、不漏房”的工作原则,认真细致排查房屋安全状况及现实使用情况,摸清房屋产权、找准改造难点;依托“工委+专委”机制,从街道层面整合房管、城管、行政审批、安监、司法等部门力量,定期研究工作进展、分类提供专业技术指导、共同进行监管执法,一栋一策、形成改造工作合力;发挥街道社区“联”字优势,主动引入有资质、信得过的施工方,搭建危房改造主体与施工方协商沟通平台,降低居民改造成本,探索建立“居民自筹+政府平台+社会参与”的危房改造模式。
三是多元协同,营造“共监管”氛围。强化“人人都是监督员”意识,采取粘贴警示牌、片区党组织会通报等多种方式,定期向危房周围居民通报改造进展,让周围居民监督整改情况,督促加快整改;落实用地、规划、建设、经营等审批部门安全监管责任,加强审批后监管,督促产权人和使用人落实房屋安全责任,通过部门联动实现房屋安全闭环管理;健全房屋安全动态管理制度,加大房屋安全隐患常态化巡查和事后跟踪回访力度,确保长效管理到位。
三、案例分享
强化“三字诀”
筑牢房屋安全底线
长堤社区是典型的商住合一型老旧小区,辖区内商户、流动人口较多,辖区内自建房较多,历史遗留问题现象突出,安全隐患较为突显,经前期摸底排查,辖区内共有自建房54栋、排查安全隐患23处,其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自建房16处。近年来,社区运用共同缔造理念,念好“引、联、管”三字诀,全力推进危房治理工作,目前全部危房已经采取工程措施销号,且全部是由居民自己或者产权单位出资维修。
一是聚焦“引”,变“要我改”为“我要改”。强化宣传引导,采取面对面、固定式、流动式等宣传方式,发挥“俏婆婆”宣传队、“得亏有你”党员志愿服务队、老板娘模特队等志愿服务队作用,街道社区、党员骨干、周围邻居齐上阵,一对一、多对一讲政策、讲法规、讲要求,让房屋产权人明白“自己的安全自己负责、自己的房子自己修”;在讲清责任的基础上,及时挖掘“居民自我改造”的成功案例,采取改造主体自己讲、周围群众共同议的方式,多角度、多渠道宣传改造后带来的收益,用先改带动后改、你改带动我改,推动危房改造深入群众内心。
二是用好“联”,变“自己改”为“齐力改”。社区按照“摸清每一处细节、排查每一处隐患、理顺每一个关系”的要求,发动部门、党员和群众骨干牵线搭桥、出谋划策,做实做细信息摸排和方案制定工作,为改造工作夯实准备基础;从居民需求出发,多方链接资源,引入多家施工单位,搭建居民和施工方对话平台,让居民多方比价、自行选择、优化方案,解决居民找不到专业施工方的困难;加强同类型危房改造主体的沟通交流,积极主动和施工单位联系,采取“自己出资、打包改造”的方式,降低改造成本,出资最多的家庭从原本的20万元降低到7万元。
三是注重“管”,变“社区管”为“一起管”。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,加强同城管、房管、应急、辖区派出所、市场监管所等部门联动,将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名录,由街道抄送给市场监管部门,在证照办理中加强监管,形成“巡查+执法+管理”工作模式;坚持居民全程参与,积极发挥居民在改造内容协商、改造过程监督、改造后管理机制建立等方面的作用,在各片区内分别推选一批政治素质高、群众威信好、懂业务技能的居民骨干,鼓励他们主动担当义务监督员,人人都是安全员、人人都是安全的践行者。
外墙排危齐上阵
美好生活共创造
近年来,友谊社区民意四路52号部分老旧住宅不同程度出现外墙、顶层等部位风化开裂情况,多次发生外墙面脱落砸伤车辆等事件,危及楼下居民和行人人身安全,给辖区居民安全造成较大影响,社会公众对此高度关注,群众诉求也较为强烈。为打造宜居舒适的社区环境,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,友谊社区将民意四路52号外墙排危提前纳入老旧改造范围。
为确保辖区外墙排危改造项目顺利推进,友谊社区把“共谋、共建、共管、共评、共享”的工作方法贯穿始终,收集群众意见,搭建共治平台,多方共同监督,推动“多点发力、多方联动、多面开花”,助力外墙排危,以“共同缔造”绘就基层治理“同心圆”。
一是收集群众意见,把准“共同缔造”问题脉。社区党委坚持问题导向,选拔骨干力量,组建外墙脱落安全问题整治工作专班,利用红色服务志愿队、红色管家等服务队伍,成立意见收集组,畅通百姓“说事”渠道,凝聚起助力外墙排危改造的核心力量;聚焦楼栋单元,线上通过腾讯视频会议、微信群等方式收集居民群众意见,线下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,逐户上门宣讲政策,群众纷纷响应,争先恐后地反馈问题,形成良性互动。依托“时间银行”对社区改造期间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激励,以时长换积分、积分换服务,并将物业费、停车费等实惠的政策纳入积分兑换,充分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和配合度;下沉党员、居民骨干等自发组建自管委员会,让居民发动居民,左邻影响右舍,晓之以情、动之以理,以同理心现身说法,共提供了100多条金点子。
二是搭建共治平台,架起“共同缔造”连心桥。为解决改造中多方利益冲突难协调的问题,社区定期召集临时党支部、中实物业公司、美好公益社会组织、居民群众各方代表共同议事,就改造进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充分讨论、共同谋划、群策群力,整合资源协调解决;对于外墙材料的选择,施工方依据经验,推荐选择不易脱落、安全隐患小的外墙漆,建议排除易脱落、安全隐患大的瓷砖、纸皮砖、马赛克贴面、石膏装饰物等材料,各方代表实地走访,分别提出建议,让居民以不记名的形式投出心仪的材料,使群众从“旁观者”转变为“参与者”。
三是多方共同监督,跑出“共同缔造”加速度。明确整改方案、整改时限,对于耗材的购买、使用进行公示,做到不滥用旧改资金。同时,按照项目进度,在居委会橱窗公示已完工的部分,让百姓进行满意度评价,为后续项目提供依据,形成居民“点单”、社区“派单”、小区改造指挥部“接单”、居民评价反馈的良性机制。